瓜田李下成语故事

时刻:2024-05-14 07:00:12 成语 我要投稿
  • 相关举荐

瓜田李下成语故事

  在泛泛进修、工作抑或是糊口中,巨匠都看到过成语吧,成语是措辞中经由持久操作,锤炼而组成的固定短语,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?以下是小编帮巨匠清理的瓜田李下成语故事,接待巨匠借鉴与参考,但愿对巨匠有所辅佐。

瓜田李下成语故事

瓜田李下成语故事1

  南北朝时代,北齐的尚书郎袁聿修就是一名受人爱戴的清官,苍生曾为他立碑称道他道德高尚,称他为“清郎”。

  有一次,袁聿修到外埠查核处所仕宦,经由克州时,与在那儿何处做刺史的`伴侣邢邵相聚,畅叙友情。分袂后,邢邵送给袁聿修一匹白绸子做记念。袁聿修没有收,并写了一封信注释启事。“此次我到你这儿是办公务,瓜田李下,等闲让人起疑心,越是这样的时辰,越应驯服制服古训谨严为妙。避免他人说闲话,就像避免河流决口一样不能轻率。愿你能理解我,你的情意我领了,工具退回,以避免为他人留下口实。”

  其中瓜田李下,出自郭茂倩编的《乐府诗集》中的《正人行》:正人防未然,不处嫌疑问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

  诗的除夜意是说:道德高尚的正人,也要远离等闲发成长短的处所。走在瓜田里即便鞋带开了也不要哈腰去系,在李子树下,即便帽子被碰歪了也不要举手扶正。以避免他人思疑你偷瓜或摘李子。

  袁聿修用“瓜田李下”注解自己爱护保重名望,谨严谨严,以连结自己的清名的良苦专心。

  释义

  瓜田李下成语的意思是指等闲激发他人思疑的场所。

瓜田李下成语故事2

 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齐(建都于邺)人。他后生可畏,脾性静静,很有见识。传说风闻,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,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,兼尚书度支郎中,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,且政绩空出,很驰誉誉……。

  他所以政绩凸起又很驰誉誉,首要启事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,从不收任何行贿。传说风闻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,从不曾领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。是以,在他的`官地有良多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赞誉,并送他一个雅号:“清郎”…… 。当然,“清郎”也有尴尬的时辰。有一次,袁聿修到外埠查核田主仕宦路过兖州。兖州刺史恰是他的老伴侣邢邵。二人论说别情往后,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记念。这就叫袁聿修尴尬了。不收,怕获咎老伴侣;收,又怕留下甚么不需要的嫌疑。但几回再三思虑往后,袁聿修仍是回绝了,并留书曰:“我此次路过这里,与泛泛不合呀!瓜田李下,前人是很谨严的。

  我们不能健忘前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哈腰提鞋子,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。只有这样,才能遁藏嫌疑。你的情意我领了。白绸不能收,不能留下欠好的口实。”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,就没有再勉强他。

瓜田李下成语故事3

  唐朝唐文宗时,除夜书法家柳公权忠良朴重,能言善谏,官职担负工部侍郎。那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,因而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(现陕西邮县)仕进,人们对这件事群情纷繁。

 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:“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,官封除夜,当官以来没有甚么过失踪踪,此刻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处所的主官,又有甚么不妥呢?”柳公权说:“遵循郭宁的供献和功勋来讲,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,原本是合理合情,无甚么好争议的,可是群情的'人都感受郭宁是因为供献两个女儿入宫,才获得这个官职的。”唐文宗说:“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,其实不是献给朕的。”柳公权回覆:“瓜田李下的嫌疑,人们哪能都分说得清呢?”

  “瓜田李下”是从古乐府《正人行》中的诗句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引申来的。这里柳公权是例如皇帝的做法很等闲让人发生思疑。

【瓜田李下成语故事】相关文章:

经典成语故事02-28

经典成语故事11-16

成语故事07-20

儿童成语故事08-05

英语成语故事08-28

布鼓雷门的成语故事10-31

心领神会的成语故事10-31

优良成语故事01-18

幼儿经典成语故事02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