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三游洞导游词 举荐度:
- 三游洞导游词 举荐度:
- 相关举荐
三游洞导游词7篇
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,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,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白话导游的根底和前提。那么甚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编帮巨匠清理的三游洞导游词,供巨匠参考借鉴,但愿可以辅佐到有需要的伴侣。
三游洞导游词1
三游洞是宜昌闻名的风光区。礼拜天,我来到三游洞,首先我看见门柱上有一副对联,上联是“蜀巴荆楚之间有此奇不美不美观”下联是“白苏黄尔后游者其谁”。今天我就是个后游者。
一进除夜门用青石板铺成的梯子上有良多像浮图一样的“震花旦石”。据相关专家考证,发现这是一种古代生物的化石属于软体形,距今已有4.4亿多年了,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。
沿着石梯往前走我看见了良多摩崖石刻,在三游洞室外耳洞的左边的石壁上,精明地存留着冯玉祥将军布满悲忿和爱国之情的隶书题刻:“是谁杀了我们的同胞怙恃和兄弟。”这是冯玉祥将军奉告我们无忘国耻。
顺着小路走下去就进了一个山洞。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巨除夜的石碑,上面刻的是白居易写的《三游洞序》,它奉告我们了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与他的伴侣元稹和弟弟白行简一同来游玩此洞,所以白居易就把它叫做“三游洞”,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。
走过三游洞,我就来到了至喜亭。至喜亭顾名思意,至此而喜,就是到了这个处所很兴奋的.'意思。传说风闻之前葛州坝和三峡除夜坝还没有建,水直冲而下很是急,古时辰的船都是木船,船过三峡的时辰就像过鬼门关,到了三游洞这里水就变缓了,船员和游人到了这里都要喝酒道贺过了鬼门关。
再往前走就是张飞鼓台了,那刻着张飞在打鼓,张飞威风凌凌两眼瞪的除夜除夜的。站在张飞擂鼓台上还可以看见葛州坝。
三游洞你不单风光斑斓,而且有着良多深挚的文化咧!我还要来玩三游洞。
三游洞导游词2
三游洞,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。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,面临下牢溪,洞奇景异,山水娟秀。风光区内首要有三游洞、至喜亭、楚塞楼、陆游泉、张飞擂鼓台等。
三游洞生于峭壁之上,地势险峻,有栈道可达。其形如覆蓬,冬暖夏凉,洞室坦荡,约深30米、宽20米、高10米。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。洞内列有历代碑刻,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乘客的诗文。洞顶之悬石,击之有声,名为“天钟”;地面之凸石,跺之有声,取名“地鼓”,故有“天钟地鼓”之说。
三游洞得名于唐朝三个除夜文豪。唐元和十四年(公元819年),除夜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接事途中,与其弟白行简路过夷陵(宜昌古称),在此碰着除夜诗人元稹。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。发现这个“生成一洞”。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,并由白居易“序而记之”。是以洞由他们三人始游,故得名“三游洞”。137年后北宋年间,又有三位文豪苏洵、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。一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,留于洞壁。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,称为“前三游”;苏氏父子之行,称为“后三游”。
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代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“是谁殛毙了我们的怙恃兄弟”十二个除夜字。
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,在栈道的终点即是斑斓的'三层亭子—“至喜亭”。至喜亭,始建于宋朝,因为划子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,出峡达到宜昌,至此江宽广已无险而喜,故得名于“至喜亭”。宋景祐三年(公元1036年),宋朝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,上任为此亭写了《峡州至喜亭记》。
分隔至喜亭,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。楚塞楼也是一座重建的古建筑,楼高三层。在一楼除夜厅可以赏识到古乐器—编钟奏出的音乐。登至三楼,峡口风光尽收眼底。
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泥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,这就是“张飞擂鼓台”。据《三国志·蜀书》记实,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,刘备录用张飞为好都太守。张飞录用时代在此擂鼓练兵,是以而得名。
在山北,沿石阶而下,到了山腰,便可见到“陆游泉”了,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。潭边崖壁石缝间,一股清泉涓涓入潭,潭水清亮。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,饮后味极美,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,而得名“陆游泉”。
三游洞导游词3
列位尊敬的乘客:
你们好,接待插手西陵不雅参观社进行的旅游团,我是巨匠本次之行的导游——覃导,下面就由我率领巨匠参不美不美观三游洞。
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外,距宜昌市10千米摆布。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,唐朝诗人白居易、白行简、元稹三人曾一行游过此洞,人称“前三游”,到宋朝,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过此洞,人称“后三游”。
好,话不多说,让我们最早不雅参观。首先我们来到陆游泉。据处所记实,宋朝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,旅游三游洞,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亮的泉水,他取水煎茶,气喷喷香味甘,歌咏有加并留下诗词:“囊中日铸传全国,不是名泉不舍尝”,这即是陆游泉的`由来。
此刻巨匠顺着我的右前方,可以看到旁边山顶上的一座亭子—至喜亭,它始建造于宋朝,那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好昌县令,峡州太守朱庆基建此亭后,奉求欧阳修专为此作记文,即《峡州至喜亭记》,从而使此亭成为峡州三除夜胜境之一。因为战乱和其他酬报的成分,宜昌西坝庙咀古建筑群被毁,至喜亭、至喜亭“匾额”和东湖知县林有席超卓的八十个字的长联均前后被毁,十分可惜。巨匠看到的至喜亭是新建的,飞檐红柱,重檐三叠,玻璃瓦面,青石雕花栏杆,通高8米,亭分层,楼中设螺旋式楼梯,亭内还有欧阳修《峡州至喜亭》及古今诗画数十幅。在亭上,巨匠可以体验到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感应传染。
看完了至喜亭,巨匠请跟我来到江边,可以清楚地看见一座斗室子,那就是古军垒的遗址。古军垒始建于南北朝时并延用至六朝,也是峡口独一的古军事遗址,在这里出土了古代镞及东汉纪年砖第。站立在古代雄关前,西陵峡口的美景尽收眼底,同时也让人有一种雄浑之感。
一天的夸姣年光老是过的那么快,又到了分袂的时辰。但愿巨匠对我的处事知足,感谢感动!
三游洞导游词4
列位乘客伴侣们:
巨匠好!尽人皆知,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光之首,是举世闻名的宜昌斑斓风光之一。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,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,宽约22米,高约9米,深约30米,是石灰岩溶。
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、白行简、元稹三人一同游玩,看见四周风光如画,不由一同歌咏此洞美景,这被人们称为“先三游”。到了宋朝: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旅游此洞,这被人们称为“后三游”。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。
我们先来参不美不美观张飞擂鼓台,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除夜江处,有一座柱石峰,上有小平台,这即是张飞擂鼓台。远看它气焰宏伟,十分壮不美不美观。近看张飞擂鼓台,张飞目光炯炯,颔首低眉,若有所思,仿佛在想若何战胜仇敌。他思虑时神志稳重,双手握拳,在考虑他的策略。先别打动,我们继续前行。
绕过几座小山,最惹人寄望的就是至喜亭了!它位于三游洞顶,临近下牢溪口的山岳上有一座重檐三叠,金瓦朱栏,由“品”字组成三亭组成的.亭阁,这即是至喜亭。碧绿的树林在至喜亭的四周环抱,至喜亭是上朱红的柱子,金黄的房瓦在阳光的晖映下,闪闪发光,斑斓极了。
这斑斓的处所说也说不尽道不完,但愿你有机缘,也去细细游赏!
三游洞导游词5
三游洞地势险峻,形如覆蓬,冬暖夏凉,洞室坦荡,呈犯警则长方形,深约30米,宽约23米,高约9米,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竭溶蚀,并经塌陷而组成的石灰岩溶洞。它的地层地质年月为寒武纪,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,洞中岩石褶皱升沉,断裂纵横,千姿百态,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,垂直平行横列,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:前室明旷,诗文满壁;后室幽奥,旁有耳洞,可通于外。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,以石投击,其声如钟,石子落地,其响如鼓,故有“天钟地鼓”之说。
三游洞风光娟秀,曾被前人喻为“幻景”。历代路过夷陵(宜昌)的人,除夜都到此一游,并以楷、隶、行、草各类字体和诗歌、散文、壁画、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情,雕镂于石壁之上。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朝欧阳修题记、明朝重刻之《三游洞序》等各类壁刻和碑文40余件,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史料。
三游洞前,是清亮碧透的下牢溪,水石相击,飞珠溅玉。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'至喜亭,西眺可见除夜江英姿;在那峰峦叠嶂傍边,长江像一把利斧,辟开一线通道,直泻西陵峡口,急流吼怒,破门而出,流经三游洞旁,则水势平,江面豁然坦荡,闪现险夷交替之奇不美不美观。
三游洞不成是闻名的事业胜地,同时也是首要的革命遗址。土地革命时代,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厦魅站,那时庙中“道士”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。解放后年3月1日,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“高峡出平湖”的宏伟蓝图,造福子孙儿女,曾沿着陡滑的小道,亲临三游洞不雅察看了岩石的条理,作了极其首要的挑唆。
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,至山腰间的峭壁下有一小潭,细泉涓涓流入,长年不歇,潭边草茂竹翠,这即是宜昌市的胜景事业——陆游泉。宋朝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(公元1169年)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,并赋诗一首,书于石壁上。后人称之为“陆游泉”。
三游洞导游词6
亲爱的乘客们:
巨匠好!
我是你们的导游,林导游。接待你们来宜昌的旅游胜地——三游洞,很兴奋和你们在三游洞渡过夸姣的年光。
我先来介绍地址吧,三游洞是国家4A级景区,位于宜昌西北7千米,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除夜山洞。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陆峡口,面临下牢溪,洞奇景异,山水娟秀,是湖北省闻名胜景事业和重点文物呵护单元之一。
三游洞的由来是这样的,相传唐元和十四年,白居易、白行简、元稹三人会于彝陵,同游洞中,各赋诗一首,并由白居易作《三游洞序》,写在洞壁上,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,这是人们称之为“前三游”。到了宋朝,闻名文学家苏?t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,也来游洞中,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,人们称之为“后三游”。
此刻来介绍它的景点吧,三游洞地势险峻,形如覆蓬,冬暖夏凉,洞室坦荡,呈犯警则长方形,深约30米,宽约23米,高约9米,是古代地下水沿岩溶洞。其悠长的'历史文化,琳琅满方针历代摩崖石刻,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是研究宜昌三峡地域不成多得的什物材料,是长江沿线闻名的名胜景区。景区现斥地有碑刻,陆游泉,张飞擂鼓台,巴楚乐宫等。
三游洞就介绍到这里,巨匠可以继续参不美不美观。最后,请巨匠寄望呵护文物和寄望安然,祝你们玩得兴奋!
三游洞导游词7
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千米,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除夜山洞。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,面临下牢溪,洞奇景异,山水娟秀,是湖北省闻名胜景事业和重点文物呵护单元之一。
相传唐元和十四年(819年),白居易、白行简、元稹三人会于夷陵(今湖北宜昌),同游洞中,各赋诗一首,并由白居易作《三游洞序》,写在洞壁上,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,这是人们称之为“前三游”。到了宋朝,闻名文学家苏洵、苏轼(东坡)、苏辙父子三人,也来游此洞,各题诗。
东汉
据《三国志蜀书》记实:东汉建安三年(公元208年)刘备连络孙权火攻赤壁,除夜北曹军往后,又挥师南下,攻打武陵、长沙、桂阳、零陵四郡,除夜约在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前后。“先主既定江南,以飞为好都太守征虏将军。”张飞为据守三峡关卡,曾在西陵山岳顶擂鼓,日夜操演戎马。
南朝
梁元帝承圣年间(公元553年)梁将陆洪和在峡口筑“七胜城”,南朝陈太建五年(公元573年),宣帝征江陵,在峡口筑“安陆城”,以备蜀犯,在西陵山下牢溪平台上仍留有六朝军垒遗址和城市遗址。
唐朝
唐宪宗元和三年(公元808)白居易在任左拾遗(皇帝跟前的谏官)时,因脾性朴重获咎当朝寺人和权臣。同僚元稹遭寺人刘士元鞭打,唐宪宗李纯不单不问罪刘士元,反将元稹贬职通州(今四川达川市),白居易曾三次上书为其分辩。元和十年(公元815)因上书朝政,揭露朝廷内部谋杀宰相武元衡而受迫害,降职任江州(江西九江)司马,元和十四年(公元819)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忠州(重庆忠县)刺史,其弟白行简同业接事与元稹意外在西陵峡中恰遇,在峡口饮宴时又偶然发现一怪异自然(溶)洞府由元稹提议:“吾人难重逢,斯境不等闲得,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,书于石壁”并由白居易做“序”而纪之,《序》尾言道“以吾三人始游,故为三游洞”。三游洞即此而得名,从唐朝诗人白居易三人发现此洞往后。
北宋
宋仁宗景佑二年(公元1035年)博学好贤的`文人宋庆基调任峡州知州,对夷陵县进行了一系列的习惯更始和街道、城栅的缮治,宜昌的草房变瓦屋也是从这个时代最早的,景佑三年(公元1036年)。宋庆基在夷陵西塞门外的江津处建了一亭,取名“至喜”,并请这年蒲月被贬至夷陵任县令的文学家欧阳修,为该亭撰写了一篇《峡州至喜亭记》 。由宋朝闻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碑刻,亭以文显,这座小亭借欧阳修之笔,声名除夜振,后被列为夷陵三除夜胜景之一,至喜亭自建九百多年以来,履历了二次移迁的荣枯过程,1981年,重建于西陵山北峰望乡台。
南宋
南宋考宗乾道五年(公元1169年)十月八日,陆游随军旅糊口,入蜀时道经夷陵,在三游洞。陆游见到黄庭坚,欧阳修等文人的题刻,感伤万千,尽兴之余,取潭中泉水煎茶,水甚奇,茶味美,小潭倚山临溪,陆游流连忘返,题《三游洞前岩下潭水甚奇取之煎茶》待以潭旁岩壁上,从此这眼无名山泉,被世人称为“陆游泉”。
抗日战争
抗日战争时代,下牢溪成为阻隔日军的自然樊篱。下牢溪南岸的南津关即为日军的占领区,而那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作战挑唆部即设于此祷炷周。1938年10月,湖北省政府代主席兼平易近政部长严立三,率领省政府要员张难光、石渶等政府官员移位于三游洞内办公,主持全省抗日救亡工作。
【三游洞导游词】相关文章:
三游洞导游词12-15
三游洞导游词9篇12-03
织金洞导游词05-24
芙蓉洞导游词02-14
鸡冠洞导游词10-01
紫薇洞的导游词12-25
河南鸡冠洞的导游词04-07
白鹿洞导游词05-02
重庆芙蓉洞导游词11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