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读后感

时刻:2023-04-13 18:57: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

中庸读后感范文

 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,巨匠必建都收成良多,不能光会读哦,写一篇读后感吧。那么我们该若何去写读后感呢?以下是小编为巨匠清理的中庸读后感范文,仅供参考,巨匠一路来看看吧。

中庸读后感范文

中庸读后感范文1

  经商,是为了求利,求利就很难做到不埋怨。进货求人家优惠,人家不优惠,埋怨了;卖货求人家买,人家不买了,埋怨了。有怨,心气就不顺,心气不顺,干事也很难顺遂。是以,我们要经常修心养性不埋怨,不自怨自艾。

  那么若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?首先我们要找到发生埋怨的最除夜启事,一个字:求。因为有“求”而不得才会生怨。求天保佐不顺遂,求人施助不顺遂,便发生了怨,自怨自艾。是以,《中庸》说,在上位不陵下,不才位不援上,正己而不求人,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意思是嗣魅正人高居上位不去欺侮下位的.人,正人处不才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。只是划定礼貌自己,不去苛求他人,这样便无怨心,上不怨全国不尤人。

  所以人之所以有“求”的启事在于不能划定礼貌自己,即不能正己。是以,生怨的根柢启事是不能正己。能正己则无怨。

  在其位谋其职,则无怨。人最除夜的怨来自于自己所处地位和气象。人们老是在其位而妄图他位高位,则怨气常生。常言道,人比人气死人,就是这个事理。所以“正人素其位而行,不愿于其外。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生平贫贱;素戎狄,行乎戎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;正人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愿者,怨也。正人无愿,故安适自得。

  其三,失踪踪败导致生怨,怨天,怨人、怨自己。埋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坚苦,要解决问题和坚苦必需“反求诸其身”,要检讨、总结失踪踪败的启事,然后再接再励。所以孔子说:射有仿佛正人,失踪踪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,要找自己的启事,不能怨靶心不够除夜不够近。这里也有一个“求”字,求自己也会有怨生,怨自己太笨。所以人必定要中正,也就是必定要划定礼貌自己,划定礼貌自己的心态,检讨熟谙自己的不足,然后填补不足再接再励,不怨天不尤人。

中庸读后感范文2

  读了《中庸》,感应传染收成仍是很除夜的。《中庸》是儒家甚至全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惟焦点,是几千年来中华平易近族伟除夜聪明的结晶。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,或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,被收录在《小戴礼记》中,后来自力成一书,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。

  初读《中庸》,感应传染很苍莽,不知其义,意思很难理解。当然不尽理解,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事理。

  《中庸》的注释是不偏不倚之谓中,不等闲不更之谓庸。中庸即中和。

  中庸说来简单,现实上我们是很难做到的,我们的言谈举止经常失踪踪之偏颇。过于追求物质,或过于理想主义,都一样,矫枉过正。出格是在我们泛泛的教育教学中,为了达到必定的分数,有时会牺牲失踪踪学生的安眠时刻,或让他们被动地领受一些所谓的'常识,冲击了学生进修欢兴奋乐喜爱。中庸便可以帮我们战胜急功近利的做法,从而使我们做到知足常乐,逐步进修,看待每个细枝小节都能诚恳诚意。有一句话很风行;细节抉择成败。良多人窘蹙中庸的素质,经常不能做处处处谨严谨严,不能从头至尾连结一颗泛泛心,他们经常在工作的最后关头因为某一个细节没有寄望到而功败垂成。

  总之,读过中庸往后,我对为人于处世都收成颇丰,必定能受用毕生。《中庸》的焦点之一是“则”,则即是尺度。这个尺度,现实上是对己对人统一的尺度。“已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这句话是说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他人也得站得住,自己做到灵通事理首先要使他人也灵通事理。这是孔子的一个首要思惟,也是实施“仁”的首要原则。假定能做到“推己及人”,就做到了“仁”的境地,将心比心,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,就会避免良多矛盾,处世也会加倍简单。

【中庸读后感】相关文章:

《中庸》读后感03-08

中庸的读后感03-31

《中庸》读后感06-02

中庸读后感02-27

中庸高中念书笔记11-28

《中庸》读后感12篇03-09

《中庸》读后感11篇03-09

《中庸》读后感14篇03-08

《中庸》读后感9篇04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