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举荐
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
作为一名辛劳垦植的教育工作者,凡是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么优良的教案是甚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帮巨匠清理的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,仅供参考,巨匠一路来看看吧。
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1
教学方针:
1、背诵并翻译课文,掌控相关文言实词;
2、进修托物言志的写法;
3、理解作者的思惟激情。
教学重点:
1、堆集文言文句;
2、体味托物言志的默示手法。
教学难点:
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惟激情。
教学编制
1、朗读法。 2、构和与点拨相连络。 3、品读法。
课时放置:2课时
第一课时
教学内容:
陋室铭
教学过程:
1、创设气象,导入新课
导入:有句俗话叫做“金屋,银屋,不如自己的草屋。”自己的草屋当然再破也是最好的。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'房子是陋室,那我们今天就来参不美不美观一下——
2、作者及体裁简介
1、抽学生简介作者及布景。
2、教师填补。
本文选自《全唐文》。作者刘禹锡(772—842),唐朝诗人,哲学家。字梦得,洛阳人。曾中进士,宫接监察御史。他热情援助王叔文的政治刷新,否决寺人和藩镇割据势力。政治刷新失踪踪败后,被贬官降职多次。他与柳宗元友情深挚。有《刘宾客集》。这篇《陋室铭》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。是一篇传世佳作。
陋室,意为简陋的衡宇。铭,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借鉴自己的文字,后来成长为一种自力的体裁。这类体裁,形式短小,文字精练,句式工整而且压韵,内容上有称道或借鉴之意。
3、学生朗读课文,连络注释,操作工具书,疏浚辞意
1、辨音识字、理解字意:
2、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。
3、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。其他同窗听读课文,感知辞意。
4、学生遵循朗读提醒自由放声朗读课文,力争读出韵味。
4、师生配合研读课文,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
1、学生齐读课文。
2、发问:文章的问题问题是《陋室铭》,可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,而是从甚么写起?请一名同窗找出句子,并作教学。
学生了了:从山水写起。
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,是说山不在乎高,有仙人栖身就驰誉了。
“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,水不在乎深,有蛟龙就会显灵。这些都是前人的俗语。
发问: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,有龙之水具体比甚么?请一名同窗找出文句,并作注释。
学生了了: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,这当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,但因为我道德高尚而芳喷香四溢。这里,用山、水来比“室”,用“不在高”“不在深”比“陋”,用“仙”“龙”来比“德”,用“名”和“灵”来比“馨”。
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2
方针:
1、熟读成诵;
2、品析莲的形象美;
3、感悟诗人的道德
设想:读析品分四块敦促
课时:一课时
法度楷模:
1、课前预习:熟读课文,并浏览课文注释及操练
2、导入:教师搜检对词义的理解。“之”、“焉”、“者也”、“噫”、“矣”等虚词和若干实词
3、分四块敦促
(一)朗读
1、备读:要求畅读五分钟,每小我都必需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启事。
2、学生尽兴朗读
3、课堂讲话:如:散句与骈句的交叉应用,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,论说、描述、议句的熔为一炉、疑问句、感伤句的穿插操作。全文言简意丰,文笔扭捏多姿,朗读起来非分非分出格兴奋。
(二)析读
1、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朗读课文
2、教师出思虑题:
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。(莲——菊和牡丹)
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。(作者从成长气象方面描绘了莲的'高洁和简单;从体态喷喷香气方面,写了莲的朴重和芳喷香;从风度方面,写了莲的狷介。)
③文章若何默示了莲的品质。(文章默示莲的高洁品质,从三个方面入手:直接描述形美,菊和牡丹陪衬,作者抒情群情。)
(三)讲读
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处所进行教学。首要内容有:
1、直接写莲花的句子,句句写景,又句句抒情;句句赞莲花,又是句句赞正人,既是描述,又默示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狷介思惟。
2、第一段文字是状物,第二段文字是言志。状物意在歌咏正人的道德,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激情。
(四)抄读和背读
课末留几分钟时刻,学生自行完成。
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3
1、进修方针
1、经由过程学生的自立进修,掌控作品的主题,理解本文应用“托物言志”和“正反陪衬”的艺术特点。
2、经由过程品味赏析,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。
2、进修重点:
“托物言志”和“正反陪衬”的艺术特点。
3、进修难点:
若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意图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。
4、教学手段:
多媒体
5、教学编制:
朗读法、构和法、操练法
6、教学过程
1、创设情境,导入课文
1、由杨万里的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导入
事实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接天莲叶无限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2、出示课题,创设空气
这是一篇遍地称道的千古名篇,我们要几回再三朗读,在朗读中品味赏识。
2、几回再三朗读,整体感知
1、自由朗读,寄望生字词的切确读音。
2、学生朗读,检测自读下场
3、教员范读,听配乐朗读,寄望朗栋髭奏和激情。
3、分组自学,交流构和。
1、分组自学要求:①对比注释,操作工具书,翻译全文。
②不懂的处所,彼此构和。
2、陈述请示自学气象,不懂的处所,举手提出,可指名回覆。
3、检测操练
1)、选出注音全都切确的一项
谥蕃濯蔓亵涟
A、yi fan zhuo man xie lian
B shi fan zhuo man xie lian
C yi fan di wan zhe lian
D shi fan di wan zhe lian
2) 、选出注释切确的一项
A、蕃(多)濯(洗涤)亵(亲近而失稳重)
B、染(传染)妖(斑斓而不端重)亭亭净植(植物)
C、焉(助词)鲜(别致)宜(理当)
D、噫(叹词)亭亭(耸峙的模样)不蔓不枝(树枝)
3)、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不异的一项
例句: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
A、花之隐逸者也
B、水陆草木之花
C、然虎之食人不常见
D、马之千里者
4)、翻译以下句子(略)
4、品味赏析,掌控主题
1、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若何的特点,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夸姣的品质?(自由构和)
角度特点品质
气象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
形态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品行划定礼貌
味道喷喷香远益清美名远扬
(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,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)
2、作者概况写莲,其实意在写人,赞莲方针是赞人,这类手法是甚么写作手法?
——托物言志。综不美不美观全文,似句句写花,而意不在花;通篇无人,却字字写人。作者以花喻人,借莲自况,以莲的清逸来例如正人的美德和节操。
3、作者除写莲花外,还写了菊花和牡丹,共有几处写到?
——共有三处提到,请学生朗读。
A、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以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……
B、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正人者也。
C、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陶渊明——菊——隐逸者——鲜有闻
予——莲——正人——同予者何人
世人——牡丹——富贵者——宜乎众
①、为甚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?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?
——因为菊花不与百花斗丽,而在百草残落的季节里傲然凌霜,独吐幽喷喷香,它是那些不愿与世俗与世浮沉而离群索居、隐遁山林的蓬户士的意味。
陶渊明生平清廉,为官多年,最后因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”而去官归隐。他从复杂的宦海中解脱出来后,回到家乡,躬耕垄亩,过起了怡然自得的隐居糊口,而且写下了遍地称道的《归园田居》和喝酒诗系列。
《喝酒》
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
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
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
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(打在屏幕上,配以陶渊明的画像)
这首诗充实默示了他远离混浊的宦海、鼓噪的`尘凡,归隐田园后的怡然自得、闲适澹泊的隐居糊口。
②、为甚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意味?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若何的糊口立场呢?
——因为牡丹灿艳浓艳,国色天喷喷香,是以它是雍容华贵的意味。唐朝初期,出格推崇牡丹,把它视为珍品,誉为国花。到贞元时,对牡丹的赏玩,更成为风行长安的风气。暮春时节,毂击肩摩,显贵们不惜高价争相采办。这在古书里不乏记实: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——唐刘禹锡《赏牡丹》
“三条九陌花时节,万马千车看牡丹。”——徐凝
(打在屏幕上,配以牡丹的图片)
这些诗文都描述了自唐以下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,充实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、骄奢淫佚的俗气世风。作者用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”婉曲地攻讦了那时趋炎附势、追求富贵的世风。
③、作者为甚么不爱菊花、牡丹,而偏幸莲呢?这反映了作者若何的糊口立场呢?
——(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化)
4、作品写莲的同时,还写了菊与牡丹,这样写的意图是甚么?
——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陪衬莲的洁身自好,用牡丹的灿艳浓艳从后背来陪衬莲的简单、自然。经由过程这不合角度的陪衬,从而凸起莲花的高洁,陪衬了文章的主题。
5、归纳小结艺术特点
A)托物言志,借物抒情
B)巧用陪衬,凸起主题
6、再次齐读,加深理解。
7、拓展浏览,迁移操练
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4
教学方针:
1、体味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;在疏浚辞意的根底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。
2、进修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,理解骈散连络的句式特点,掌控陪衬的写作手法及其浸染。
3、理解文章的除夜旨,连络莲、菊、牡丹的意味意义,体味托物言志的写法。
4、进修莲花高洁的品质,培育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精采的道德品质;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,做一个洁身自好、道德高尚的人。
教学重点:
方针2.
教学难点:
方针3.
教学编制:
朗读、研究。
课型:
新授课。
课时数:
2课时。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:
1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:
除夜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夸姣的糊口空间,它用用姹紫嫣红的花来为我们衬着了一个清爽的.绿色世界。正因为有花,这个世界才变得加倍丰硕多彩。所以,人们都很是爱花,并写出了良多遍地称道的诗句。可以说,描述花的诗句触目皆是。可是,有一名前人,他却百花不爱,刚好对莲花情有独钟,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修的《爱莲说》
2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:
1、“爱莲说”这个问题问题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快乐喜爱莲花的事理。“说”是古代群情文的一种体裁,可以直接声名事物、阐述事理,也能够经由过程叙事、写人、咏物来论说事理。《爱莲说》属于后一种。
2、作者:周敦颐(1017—1073),北宋闻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。字茂叔,道州人。历任处所仕宦,曾任虔州通判等职。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。世称之为濂溪师长教师,卒谥元。著有《周元公集》《太极图说》《皇历》。
3、《爱莲说》选自《周元公集》,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(1068)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。他曾于府治东侧斥地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,池中建赏莲亭,南北曲桥连岸。夏秋之交,莲花盛开,批霞含露,亭亭玉立。每当轻风吹过,田田荷叶轻摇,朵朵鲜花颔首,阵阵馨喷喷香当面。师长教师凭栏放目,触景生情,爱莲花之雪白,感宦海之浑沌,写下了闻名的《爱莲说》。后来,人们便把莲池誉为“爱莲池”,至今,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。
4、进修生字:
蕃(fán)颐(yí)濯(zhuó)淤(yū)涟(lián)
蔓(màn)亵(xiè)噫(yī)鲜(xiǎn)有闻
5、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自由朗读课文。
3、古汉语常识:
1、词类活用:
(1)、不蔓不枝(名词“蔓”、“枝”受否认副词“不”润色,用做动词。)
(2)、喷喷香远益清(形容词“远”充任“喷喷香”的谓语,用做动词:远播。形容词“清”受副词“益”润色,用做动词:显得清幽。)
2、古今异义词:
宜乎众矣(宜:当。这里和“乎”连用,有“当然”的意思。今经常操作义为:合适;理当。)
3、古汉语句式:
(1)、剖断句: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正人者也。
(2)、倒装句:
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;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(3)、省略句:
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(“出”、“濯”后面均省略介词“于”,前者相当于“从”,后者相当于“在”。)
4、教师小结:
《爱莲说》这篇短文,将花的形象对比为人的品质,以莲的形象对比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糊口立场;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类糊口立场的歌咏和追慕,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恶乱世风的嫌弃。
本篇文章言简意丰,文笔扭捏多姿,讲究散句和骈句的交叉应用,读来铿锵悦耳,顿挫有致。
5、安插功课:研究与操练一。
第二课时:
1、情境导入:
莲花又称荷花、芙蓉。古往今来,不知有若干良多若干好多人描绘过它,歌咏过它,并把它算作高洁脱俗品质的意味,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。宋朝周敦颐写的《爱莲说》就是一篇遍地称道、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。今天我们就来配合进修这篇文章。
文章的问题问题是《爱莲说》。“爱”默示了作者的激情,“莲”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,“说”在这里指甚么?“说”是一种群情性的古代体裁,除夜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爆发者的感应,写法上不拘一格,跟现代杂文很是近似,“爱莲说”的意思是“论说快乐喜爱莲花的事理。”
2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:
1、教师范读、指名读课文。
2、理清条理:
第一段首要从莲花的成长气象,体态、喷喷香气、狷介风度等方面描述它的形象,注解自己“独爱莲”的启事。开首从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番”总说花的可爱。然后分辩晋陶渊明“独爱菊”,“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”,“予独爱莲”及其启事,注解作者对花的快乐喜爱不合凡响,中心了了。
第二段,揭露菊、牡丹、莲花的意味意义。以花喻人,在对爱菊者、爱牡丹者的攻讦中,慨叹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俗气世风,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,洁身自好的糊口立场。
3、小组合作,翻译课文。
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5
教学方针
1、培育学生的感知能力、想象能力、赏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在的贯通能力。并培育立异能力。
2、 进修莲花的高洁品质,培育"出于污泥而不染"的精采道德情操。
教学编制
启发式教学,发问式,教学式等多种编制,结尾应用。
课型:教读课
课时放置:一课时
教学过程
1、创设情境,导入课文。
1、出示挂图,发问:同窗们!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幅莲花图!(学生书前彩图对比)为甚么?(遵循回覆气象适当指导。)莲花是一种姿态斑斓品性高洁的花,是以深得人们快乐喜爱。它很早就闪现我国文人笔下。例如你们书中提到的《咏荷诗歌五首,就以不合的形式讲述了莲花,他们的作品中,莲花或与无邪少女结下不解之缘,或被用作狷介脱俗品质的意味,或被赞为百美并陈、忘我奉献的化身。可以这样说,对莲的快乐喜爱,已成为我国人平易近的`一种文化心态。今天,我们就来进修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《爱莲说》,看他是若何歌咏并表达自己的快乐喜爱之情的。(板书课题)
2、作家作品简介:发问:(意识学生把书翻到P202)请你们连络书中注释,说说有关作者的内容?
学生从书中了了后填补:本文选自《周元公集》。作者周敦颐(1017—1073)道州人,字茂叔,谥号“元”,宋朝哲学家。因他世居道县濂溪,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,峰下有溪,也命名为濂溪,世称“濂溪师长教师”。填补:他是宋朝办代办署理学的草创人。著有《周元公集》。《爱莲说》是他在商康郡(今江西星子县)任职时写的。其间,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,名曰“爱莲池”,池中呢,建赏莲亭。作者也是在此赏莲的时辰,触景生情,写下了本文。从中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莲花的快乐喜爱之情。
发问:好!那么就请你们来奉告我,课题中“说”是甚么意思?
注释:"说"是古文的一种体裁。以记事,也能够群情,都是为了声名一
【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】相关文章:
爱莲说语文教案09-05
爱莲说初中语文教案02-19
《爱莲说》教案05-15
《爱莲说》语文听课陈述05-18
八年级语文《爱莲说》教案02-26
七年级下册语文《爱莲说》教案02-13
初二语文教案02-14
人教版初二语文教案01-29
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2-28